湘春醬板鴨——香辣鹵鴨脖
原料:鴨脖500克、蔥、姜、老鹵汁400克 調(diào)料:大料1個、干辣椒50克、花椒50克、草果1個、小茴香10克、丁香10克、桂皮1
段、香葉3片、生抽3湯匙、老抽2湯匙、鹽5克、糖1茶匙5克
做法:1、將鴨脖子洗凈后
2、鍋中倒入清水,大火煮開后,放入鴨脖子,煮開后撇去浮沫,繼續(xù)煮1分鐘
后撈出瀝干
3、炒鍋中倒入油,大火加熱,待油5成熱時,放入切好的蔥姜段,炒出香味后
放入所有大料,干辣椒,花椒,草果,小茴香,丁香,桂皮和香葉,大約炒1
分鐘后,倒入清水1000ml
4、然后倒入沙鍋,放入生抽,老抽,鹽和糖,煮開鍋后,放入焯好的鴨脖子,
開鍋后,轉(zhuǎn)中火煮30分鐘。
5、煮好后,將鴨脖子撈出,自然風(fēng)干半小時、再浸泡,鴨脖子的口感更好
6、鍋中的湯汁冷卻,把鴨脖子重新放入湯中浸泡12小時
私房話:1、鴨頸子以袋裝冰鮮的去皮為好
2、焯水后再鹵制,否則腥味太重
3、鹵制鴨脖子的湯汁,冷卻后可以倒入保鮮盒放冰箱冷凍保存,下次再可再
用,如果湯汁不夠,可以適當(dāng)?shù)脑傺a(bǔ)充一些水和調(diào)料
陜西小吃——牛肉夾饃
湘春醬板鴨推薦
原料:
面粉500g、水350g、酵母3g、鹵牛肉、鹵蛋、香菜、青辣椒。
做法:
1、酵母溶于水,加面粉揉成偏軟的面團(tuán),稍微揉勻即可,無需多揉。蓋保鮮膜至溫暖處發(fā)酵2倍大,呈蜂窩狀。然后取出揉勻,排出大氣泡。
2、分成9份,或者自己喜歡的大小都可。分別滾圓,用搟面杖搟成厚約不超過1cm的面餅,此時蓋保鮮膜繼續(xù)發(fā)酵約15-20分鐘至面餅明顯蓬發(fā)。(面團(tuán)很軟,操作的時候可借助手粉。)
3、電餅鐺加熱,放入餅坯,兩面都烙至金黃即可。可以按一下側(cè)面,如果一按接著彈起,就表明熟了。
4、烙好的餅中間開一刀,不要切到底。里面夾上鹵牛肉,鹵蛋,切碎的香菜和青辣椒即可。或者自己喜歡的任何食物。
福建小吃——韭菜盒子
湘春醬板鴨推薦
原料:
蝦皮、木耳、韭菜、雞蛋、面粉。
做法:
1、蝦皮、木耳洗凈泡發(fā)切碎備用;
2、韭菜洗凈切碎備用;
3、雞蛋加鹽打散;
4、鍋熱油,加入蛋液用筷子炒散,盛出;
5、鍋內(nèi)加少許底油,放蝦皮炒香,加入木耳,翻炒,加鹽調(diào)味,關(guān)火,加入韭菜、雞蛋拌勻,備用;
6、熱水和一塊稍軟些的面團(tuán);
7、分成比餃子皮略大些的劑子;
8、包餡,捏邊;
9、平底鍋加少許油,放入盒子,煎至兩面金黃即可。
湘春醬板鴨推薦
上海小吃——水煎包
1、各種材料穿成串;
2、做一鍋水(如果是平鍋就要盡量口大,如果是口小的鍋就要盡量深,總之要把所有的材料都能沒過);
3、水開后倒入火鍋底料;
4、根據(jù)食材的易熟程度,陸續(xù)放入串煮熟;
湘春醬板鴨推薦
京味小吃——驢打滾
在越來越有國際化大都市風(fēng)采的北京,盡管很多小吃看似好像已經(jīng)落伍,但北京小吃是千年都城史的“活化石”,每一種小吃都有它的歷史根基和文化淵源。
北京小吃凝聚著北京人的京味情結(jié),更喚起了我的懷舊情懷。所以,吃到嘴里已經(jīng)不僅僅是美食……
驢打滾,是北京小吃中最古老的品種之一,它的原料是用黃米面加水和軟、蒸熟。另將黃豆炒熟后,碾成粉面。制作時將蒸熟的黃米面粘上黃豆粉面,再搟成片,然后抹上赤豆沙餡(也可以用紅糖)卷起來,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塊,撒上白糖就成了。制作時要求餡卷得均勻,層次分明,外表呈黃色,特點(diǎn)是香、甜、黏,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。
豆面糕以黃豆面為主要原料,故稱豆面糕。但是,為什么又稱為驢打滾呢?這是一個形象的比喻,將黃米面放在黃豆面中滾一下,如郊野驢打滾時揚(yáng)起灰塵似的,故而得名。這一點(diǎn)連前人也發(fā)出了疑問,《燕都小食品雜詠》中就說:“紅糖水餡巧安排,黃面成團(tuán)豆里埋。何事群呼‘驢打滾’,稱名未免近詼諧。”還說:“黃豆粘米,蒸熟,裹以紅糖水餡,滾于炒豆面中,置盤上售之,取名‘驢打滾’真不可思議之稱也。”可見驢打滾的叫法當(dāng)時已約定俗成。如今,很多人只知雅號俗稱,不知其正名了。現(xiàn)在北京的許多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會供應(yīng)驢打滾,但大多數(shù)已經(jīng)不用黃米面,改用江米面了,但外面仍滾黃豆粉面,其顏色仍為黃色,是北京人一直喜愛的一種小吃。